基于创新创业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18-06-19      来源:信息机电学院      浏览量:2824人次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格局下,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重实践、讲究创新,力求造就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近几年招生形势火爆的计算机类专业更是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寓于整个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让学生真正的从事技术岗位的相关工作,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院积极改革与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法,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TIM图片20180528194251 副本.jpg


一、构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关键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方面的融合。我们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培养目标,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相关企业专家参与了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二是以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开设了基于创新创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制定了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这种师徒模式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多名学生已获行业专技认证资格证书

二、逐步完善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

1.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及讲座

围绕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开展了相关系列创业讲座,《互联网时代职业规划》、《百度AI》、《互联网+创客教育》等普及创业知识,树立创新意识,针对大二学生开设专题及相关选修课程,如《商业计划书》、《网络营销》、《精英腾飞培养计划》,着重学生创业思维的训练和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2.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

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课程体系以项目设计的进程为主线,融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设了以《Android手机开发》、《Web自动化测试》、《Selenium自动化测试(java语言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VR综合实训》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又重视培养学生在职场上所需的技能应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通过经历项目构思与设计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达到培养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1.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秉承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模式,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从核心专业课程入手,经过企业专家与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等的论证和精心策划,进行分段式教学和专业教师团队合作完成一体化教学。采用阶段性排课,《动态网页设计》、《Android手机开发》、《Selenium自动化测试(java语言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VR综合实训》等项目化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整个模块化的课程以真实项目的制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完成项目或任务来完成课程考核目标。同时坚持项目的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等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综合布线》、《PS》、《C程序》、《网页设计》、《操作系统》、《Linux 7门全面课改,配套完成多门微课制作,其中《函数调用》微课参加全国微国比赛,课改中5名教师参加了校信息化比赛。

2.让企业走进课堂

尝试实行了引企入教改革,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模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项目工程能力。与武汉华信智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信润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创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唯众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及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企业导师课程)《使用Asp.net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使用JSP开发企业级应用程序》、《移动互联网之Andriod应用程序开发》,《路由型与交换型互联网》等通过引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将真实的项目带到教学中来,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运作等各个环节,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激发,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突出课内、课外实践并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创新创业指导,真正做到了课堂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3.有针对性的开设创新创业竞赛课程

计算机类专业的各级各类竞赛特别多,大部分都属于创新创业范畴,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如何让学生参与其中,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院以成立兴趣课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立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开发、游戏开发与应用、网络通信研发、网站设计、网络工程布线等兴趣小组,让竞赛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和指导,这种竞赛与课程零对接的植入方式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

四、重点培养名副其实的双师

计算机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技能更新较快的专业,针对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职业实践经验,技术更新滞后的现状,今年暑假派专兼教师8人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以获得企业行业认证资格证书为考核标准,差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从合作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完成专业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及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的指导。

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1.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挖掘和建立校园内的创业市场,借助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成立了旭日东扬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系统维护、网站运营等业务,公司主要员工即为学徒班成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创新创业工作, 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就开始进入创业的萌芽期,为今后步入社会的创业创造一定的优势条件。

2.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

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特长,树立良性竞争意识,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此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今年以来,我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高校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湖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奖项。

附:技能大赛获奖及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情况

1 计算机类专业2017年技能大赛获奖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办单位

获奖等级

1

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湖北省教育厅

铜奖

省级

2

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

湖北省教育厅

二等奖

省级

3

第四届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二等奖

国家级

4

全国高职院校Web应用软件开发大赛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三等奖

国家级

5

第六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等奖

国家级

6

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

优秀奖

国家级

8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等奖

国家级

9

第四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赛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三等奖

国家级


2 计算机类专业2017年获得的企业行业认证资格证书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证书名称

备注

1

陈刘洋

华为网络工程师

教师

2

王杰

华为网络工程师

教师

3

张若兮

红帽系统工程师

教师

4

夏薇

红帽系统工程师

教师

5

姜婷婷

红帽系统工程师

教师

6

南锐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6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学徒班)

7

潘浩鹏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8

何帅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9

石文哲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0

南锐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1

万博涛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2

许耀文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3

何帅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4

雷博文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5

秦干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6

吴亚洲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7

徐子豪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8

张捷琼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19

彭星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20

谢美娴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

21

印凌锋

锐捷助理网络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