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友动态 > 为人师表育桃李 林业教育献终身
为人师表育桃李 林业教育献终身

发布时间:2019-05-20      来源:对外合作处      浏览量:3641人次

编者:李印川,曾任原湖北省园林工程技术学校、湖北省林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于2018年7月在深圳逝世,享年八十六岁。本文为原湖北省林业学校七六(5)班全体学生作,以纪念李印川同志任原湖北省林业学校教务科科长时的一段艰难岁月。

临  危  受  命

一九七六年,十年文革已进入尾声。虽然高考尚未恢复,但教学机构已隐隐约约感觉到事态正在发生变化,搬到乡下的农林院校开始动议搬回城里,当时的湖北省林业学校(现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在这些农林院校之中。从荆州搬回武汉,选址武昌纸坊(现江夏区)。然而,受当时政治氛围的影响,这次搬迁回城并不彻底。那年林校招收5个班,只有3个班放在武昌,另有两个班(荆州班,即76(5)班和襄樊班,即76(4)班)还是沿着革命的路线搬进了一个山沟,地处京山的太子山林管局,这就是“湖北林校太子山分校”。所谓“分校”其实就是林场废弃的几间牛棚和猪舍。填上新土,刷白墙壁就成了教室和宿舍。在这个完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地方,将有80位学生来此学习和生活,老师将轮流来此授课,谁来负责这所分校,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们报到入学之后,见到负责学校的领导。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乐观积极。他的典型特征是他那永远微笑着的脸和他浓厚的湖南岳阳口音。很快我们就得知,他就是当时湖北林校教务科科长李印川老师。他临危受命,来到太子山全面主持分校的工作。我们都亲切称他李科长。

李科长是领导,也是老师(教我们政治课,主要讲辩证法),是朋友,也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同学们的任何难事都可以找他,也愿意找他。只要他在,同学们再苦也不觉苦,再难也不觉难。他的知识、他的大度、他的耐心、他的智慧、他的乐观让我们对他尊敬而折服。他的榜样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特别是对我们七六(5)班同学而言,李科长真的是一位非常特殊老师。他与我们非同一般的师生之情就是从湖北林校太子山分校开始的。

李印川校长照


艰  苦  建  校

当年我们初到太子山分校,一眼望去,一片荒芜。连接教室与寝室的小路长满了杂草,操场是一块比其它地方平整一点的平地而已。水电紧张,交通不便,最近的汽车站距离学校也有至少15公里。因宿舍为牛棚改造,不仅臭烘烘异味扑鼻,而且老鼠横行,壁虎跳蚤肆虐,时常有同学遭侵袭。虽然当时教学和生活条件非常之差,这样的条件也是在李科长带领有关人员并亲自参与繁重的劳动才有的效果。陈德平同学提前到太子山报到,他目睹了一切。据他回忆,当时李科长同提前报到的同学一起填修牛棚,置办桌椅、床铺,筹办教学设施。他还要协调后勤,确保学生到校后有饭吃,有水喝。无论大事小事,他无不亲力亲为,晚上就与同学一起睡学生的高低床。在这种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创校过程中,李科长总是乐观向上,从没半句怨言。之后,有同学调侃李科长为何有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李科长风趣的回答,比较以前在荆门漳河筹建湖北林专(之后放弃改为荆州),现在的条件要好很多,远不如那时候艰苦。

爱  生  如  子

1977年元月,寒潮袭来 ,最低气温降至零下摄氏17度,加上茅草屋破旧、密封性差,李科长担心同学们冻着,晚上他挨个寝室查看,反复叮嘱同学:“你们两人合睡一床,共同取暖。”

有一次,有位同学夜晚生病,肚子疼得厉害,李科长半夜亲自和同学们将这位同学送到离学校15公里路的易家岭医院救治,经诊断是急性阑尾炎。医生说,幸亏你们来的及时,如果来迟了那就非常危险了。李科长几乎一夜未合眼,第二天照常给两个班上课。

每天早晨天还没亮,李科长就开始叫大家起床,带领同学们跑步锻炼。那时,劳动课也比较多,他总走在前面,干在前面。他平时除了上课以外,绝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在班上布置工作、交流学习方法、跟同学们促膝谈心,解决思想问题。在他的影响下,同学们感叹道:建校初始,万事艰难,身居茅棚,心红志坚!
    李科长对学生体贴入微,对工作兢兢业业。他做事严谨,为人低调,从不搞特殊,他总是与学生们吃的一样,住在一起。
    1978年春季,我们分校从太子山搬回了纸坊本部——湖北林校。同年10月,76届同学面临毕业,李科长更是日夜操劳,与同学们谈分配、谈理想,使得分配工作顺利进行,让同学们都满意的走向自己新的工作岗位。

教  书  育  人


由于刚刚建校,教师奇缺,许多老师又在武昌和荆州。有些基础课和专业课暂时没有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有效利用时间,李科长就给自己加大工作量,有时一天连上多节课,最后嗓子变得嘶哑。有同学回忆,他整整记了四大本政治课笔记。李科长常说:条件艰苦,不是影响学习的理由。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艰苦更可以历练人的意志,提升人的情操。所谓“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因此,有李科长及其他老师们满满正能量的教导与鼓励,同学们朝气蓬勃,学风浓厚。李科长很少批评同学,他总是用自己的深邃的思想和严谨的行为来影响同学,真正达到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境界。

1977年后,学校扩大招生,教师短缺,七六级有不少同学留校任教。对这些刚留校的年轻教师(包括其它班留校者),李科长倍加关心,细心照顾,重点培养。他亲自联系学校,送他们到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大学进修学习,使这批留校年轻教师在专业上得到了提高,思想上得到了进步,同时扩大了眼界,进修回校后更能胜任各自的教学工作。这批在李科长关心培养的年轻教师中,以后有些成功报考研究生,在学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有些则从事行政工作,走上了领导岗位,并在各自岗位做出了显著成绩。

从以上大大小小事情,不难看出我们尊敬的李科长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培养。充分体现他的敬业精神,高尚情操,也最好的诠释了他终身教书育人的理念与情怀。这种高瞻远瞩,百年树人之理想与实践,不仅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诗曰: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2019年3月